返回

高中二年级历史

首页
  • 单选题

   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。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在教育公平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,这些努力包括(   )

    ①创办私学,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、学在官府的局面,推动“学在民间”

    ②主张“有教无类”,扩大教育对象到平民子弟 

    ③使儒家经典“五经”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
    ④兴办太学,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
    A.①②④
    B.②③④
    C.①②③
    D.①②
    本题信息:2011年0107期中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:魏铭洁
  • 本题答案
    查看答案
本试题 “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。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在教育公平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,这些努力包括( ) ①创办私学,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、学在官府的局面,...” 主要考查您对

古代大教育家——孔子

等考点的理解。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。
  • 古代大教育家——孔子

孔子教育思想:

(1)教育对象:“有教无类”,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。
(2)教育目标:不仅把学生培养“成人”,而且要培养成“君子”。
(3)教学方法:因材施教,注重言传身教。
(4)教学内容: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“六经”:
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《易》《春秋》,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,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教材。

有教无类:

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。简单地说,就是对接受教育的对象,没有类别的限制,兼收并蓄,一视同仁地给予教育。孔子是平民出身的私学老师,了解下层人的疾苦和意愿,在其私学创办伊始,就明确提出“有教无类”的教育方针,具体地说,凡是到了可以接受教育的年龄,又有志于学,不论贵贱、贫富、族类、国别、老少等等,都可以作为施教对象,一律给予平等教育。
孔子不但提出“有教无类”的口号,而且在办学过程中实践了这一方针。孔子私学对“自行束修以上”者,即交上点见师礼而又“志于学”的人都来者不拒。
从孔子弟子的出身来看,既有贵族,又有贱人,贫者富者俱全;
从国别来看,有齐、楚、晋、秦、陈、吴等国人,几乎遍布当时的主要诸侯国;
从种族来看,有周人、殷人、夏人的后裔;从年龄来看,老少不一;
从性格、志趣、品行来看,也各不相同。孔子打破了教育为贵族垄断的现象,顺应了文化下移的形势和平民接受教育的需要,这是一个重大突破。

孔子修订六经:

六经是指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。经过多年的教学,孔子发现,“六经”并非完整无缺,尚有不少残篇断简和错乱重复。
经过几十年的广搜博采,实地考察,他已经积累下许多珍贵的资料,于是,对六经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修订工作,实际上,是对历代文化,进行总结性的系统取舍和修订工作。
孔子整理六经的方法是不同的,大体说来,应为:
论次《诗》、《书》,修起《礼》、《乐》,序《易》传,作《春秋》。即对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加以取舍和编排而定型;
对《礼》、《乐》则是修复起来的工作;对《春秋》是因旧史记而明垂教,是不作而作。
经过这次整理,使六经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层面来为政治服务。


发现相似题
与“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。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在教育公平...”考查相似的试题有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