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高中三年级历史

首页
  • 单选题
    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给日本社会各阶层带来的影响有
    ①农民更加贫困,生活更加困苦
    ②某些生产和经营生丝、茶叶等的富裕农民、工场主和商人经济实力有了增长
    ③某些大名开始进行自强改革
    [    ]

    A.①②
    B.②③
    C.①②③
    D.①③
    本题信息:2012年云南省同步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:魏铭洁(高中历史)
  • 本题答案
    查看答案
本试题 “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给日本社会各阶层带来的影响有①农民更加贫困,生活更加困苦②某些生产和经营生丝、茶叶等的富裕农民、工场主和商人经济实力有了增长③某些大名...” 主要考查您对

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

等考点的理解。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。
  • 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

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(三个“进一步”):

 1、西方殖民侵略的进一步加强:日本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
(1)表现:开国后,西殖民势力不断向日本渗透,日本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。欧美国家和廉价工业品大量涌进日本,如棉织品、毛织品、船只、武器等;日本的原料又源源不断运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,如:生丝、棉花、油、茶、海味等,致使日本对外贸易迅速增长,1867年输出为1200多万美元,输入2160多万美元。另外,由于日本国内金银比价与国际市场比价差距悬殊,列强利用日本黄金价格大大低于国际牌价,大量套购,攫取暴利、致使日本大量黄金大量外流,钱价下跌。
(2)影响:激化了日本的社会矛盾。
2、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:
(1)人民起义不断:外国工业品倾销,传统的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,手工工场纷纷破产,工人失业,同时由于黄金大量外流,钱价下跌,物价暴涨,洋货大量输入、民族经济遭到打击,人民生活更加困苦,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,纷纷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,农民起义次数剧增,1865~1867年平均每年发生55.3起;城市贫民起义次数也显著增加,1865年~1867年平均每年发16.6起。
(2)幕府统治基础的动摇: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,新兴地主和高利货商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,他们对自己政治上无权的处境越来越不满;长期受幕府排挤长州、萨摩等西南诸藩,大名也不满现状;作为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下士,因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,对现实更加不满,这一切反映了幕府统治基础的进一步动摇。
3、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:
(1)原因:
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无尽灾难的同时,客观上也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。原料的大量出口刺激了生产的发展,1860~1867年输入总值增加了5倍多;
②资本主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也传到日本,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;
③在长期与外国人打交道中,一些有识之士,目睹了工业文明的优势,开始从国外购进机器,建立工厂,所有这些,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。
(2)影响: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力量
受幕府排挤的西南诸藩,大名们看到了幕府的软弱无能,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,如保护和促进工商业的发展、创办西式企业、改革军队和采用洋枪洋炮、整顿财政、广求人才、鼓励西学。各藩的改革虽然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,但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,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,后来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力量。

导致日本社会危机加剧的根源:

内因:幕府腐朽黑暗的统治、经济发展对统治基础的冲击。
外因:列强的入侵、民族危机的加深。
社会危机加剧的表现:西方殖民势力的进一步渗透、日本封建经济的进一步解体、社会矛盾的空前激化、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,社会阶级结构的进一步分化等。


日本工场手工业的出现和发展:

18世纪中期,日本商业资本开始首先渗入农村的纺织业。商人以“换棉”(供给农民皮棉,让其在家纺成纱,再织成布,按成品数量支付工资)、“出机”(供给农民棉纱和织机,按成品多少支付工资)等方式逐步控制生产者。“出机”商人进一步设立自己经营的作坊,从穷苦农家招雇“机织下女”即女工,形成以分工为基础的手工工场。19世纪前半期,手工工场从纺织业扩展到油、酒、纸、糖、陶瓷、蜡烛、采矿、海产加工等生产部门,数量也不断增加。1854年,日本全国雇用十人以上的手工工场约有300所。1867年,全国各生产部门的手工工场共约400多所。丝织业和棉织业仍是其中发展较快的生产部门。如:桐生的丝织手工工场达到二百六七十家,每家有织机六架至十架;足利的棉纺织手工工场,通常每家拥有三五十架织机,多的甚至达到一二百架。手工工场的出现和发展,开始触动封建制度的基础,因而遭到代表旧生产关系的幕府和大名的抑制。但是,当时日本的工场手工业还未达到高度发展阶段,资产阶级也没有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。

日本明治维新前农民的反抗斗争:

自18世纪以来,农民的反封建暴动呈愈演愈烈趋势。在18世纪最初的10年中,农民起义的年平均次数仅为5.5,80年代为22.9,19世纪时农民起义次数增加,30年代起义次数达到279次,60年代前七年就达到194次。农民起义这种愈演愈烈的趋势表明两点:第一,农民的处境日趋严重恶化。这种恶化主要同日本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压迫和剥削的残酷性有关。第二,显示了幕府统治的危机。日本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%,广大的农民群众成为反封建的主力军,形成波澜壮阔的反封建高潮,这就大大加深了幕府统治的危机。

大盐平八郎起义:

大盐平八郎(1793—1837),名后素,字子起,通称平八郎。14岁袭祖父职担任大阪市下级警官,是一名下级武士。1816年在家开私塾,讲授王阳明的阴阳学说,主张知行合一,著有《古本大学刮目》等书。1836年,当地发生大灾荒,粮价飞涨,富商大户囤积居奇,大盐平八郎一再建议大阪官吏和富商救济灾民,但屡遭拒绝,使他十分气愤。他开始意识到:要想解救饥民,必须下决心以武力来推翻恶政,铲除奸商,于是着手组织起义。起义原定于1837年2月19日晚进行,由于叛徒告密,被迫在清晨仓促起义。起义者沿途炮击贪官污吏和奸商的住宅,使大阪的官吏巨商胆战心惊,他们一面开仓济民,一面调兵镇压。到下午两点,在幕府重兵围攻下,起义军虽经激战,终因寡不敌众,难以支撑。大盐见大势已去,急忙解散队伍,率心腹逃走。3月,大盐被官兵发现后,不愿被捕受辱,引火自焚而死。大盐起义虽告失败,但却有重要历史意义。它是由下级武士发起和领导的,并主动联结农民和城市贫民进行的第一次暴动,它把从前的分散、自发、局限于反对当地封建领主的农民暴动向前推进了一步。由于这次起义是发生在号称“金库”的重镇大阪,震撼了幕府的封建统治。


发现相似题
与“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给日本社会各阶层带来的影响有①农民更加贫困...”考查相似的试题有: